前言
网络越来越发达,我们每天获取的资料量也越来越大,许多人逐渐感觉到了光盘刻录机的好处。一张盘片可存储650MB的数据,所以用来做资料备份再好不过了。更何况,如今的刻录机不仅刻录速度快,而且还全面支持资料覆写(CD-RW),完全可以把光盘当作一张大容量软盘来使用。另外,VCD、个人相册、软件集锦等等,都需要用到刻录机。如今市面上的刻录机已全面支持刻录(CD-R)与覆写(CD-RW)两种刻录格式。以4速、6速、8速或者10速刻录为主流(2000元以内),甚至还出现了一批能以16速刻录/10速覆写/40速读取的产品。
技术和产品分析
CD-RW的问题
许多购买刻录机是冲它的CD-RW(资料覆写)功能去的。目前CD-RW盘片普遍较贵,通常在30-50元之间;而CD-R盘片最贵的也不过10几块钱。当然,如果你真的觉得擦写功能很重要,那么还是值得的。况且目前CD-RW的软件支持已非常丰富。比如利用著名的Direct CD软件,采取包刻录的方式,刻录机可马上变成一个活动式硬盘,用户可象硬盘那样对CD-RW盘片进行格式化与覆写操作。
但要提醒大家的是,尽管CD-RW盘片“理论上”可兼容所有操作系统和大多数普通光驱。但在实际应用中远远不及CD-R成熟。最起码的一点,刻录机非常“挑盘”。一旦发现有什么问题(盘片格式不能识别,或者盘片本身是为低速率覆写而设计的),即使一部最快能以10速覆写的机器,也往往会自动降为2速覆写。另外,部分早期的只读光驱并不能识别CD-RW光盘采用的包刻录格式。即使安装了UDF Reader软件,实际使用时仍有可能出现不认盘的情况。
因此,用覆写功能做简单的资料备份还是可以的,但千万不要用它备份重要资料。即使不考虑它的兼容问题,CD-RW盘片的理论保存时间也只有30年,远不及CD-R盘片的100年(当然所有这些时间均无法实际验证)。另外,不同档次的盘片除支持的速度不同之外,可连续擦写的次数也不尽相同。比较高档的盘片可连续擦写3000次,一般的则只有1000次。
缓存和抗欠载技术
对刻录机来说,用户碰到的最大问题便是由于缓存欠载,而经常导致刻坏盘况。这个问题在高速刻录时尤其明显,以12速刻录为例,在数据暂停供应的情况下,即使配备了8MB缓存,最多也只能连续维持8192KB/每秒(12x150)KB=4.55秒的刻录时间。超过这个时间,只要依然没有数据供应,一张烂盘的命运便从此注定了。
欠载还可能是你所用的刻录软件造成的,或者是由于刻录机本身与刻录软件配合不佳。比如雅马哈的CRW2100S,如果用它原配的Easy CD Creator(我们把它升级到4.0e)来刻录,那么只要开启的任务稍多,便易出现欠载而导致废盘。相反,换用Nero 5.0.4.0后,开启同样多的任务,却仍然能稳定刻录。我们得继续向系统“加压”,开启更多的任务,才会出现欠载情况。
在防欠载方面,目前低速与高速刻录机所采取的对策是有所区别的。
在低速刻录机市场,厂家主要通过增大缓存容量来“缓解”这个问题。但请注意仅仅是“缓解”,如前所述,缓存容量再大,也无法“根治”这一顽疾。另外,通过不断升级固件修订版本,改善与各种盘片的兼容性,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LSI)数字伺服控制系统,提供信号自动增益和补偿等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刻录质量。不过,仍然要求用户具有一定的刻录常识,不要在刻录期间随便执行会对CPU和硬盘带来沉重负担的任务。
而在高速刻录机市场,目前流行两种做法,一个仍然是增大缓存容量,但和低速刻录机一样,往往最多只有8MB;另一个做法是采用一些专利性的防欠载技术,从根本上杜绝刻坏盘的情况。目前,流行的防欠载技术主要有Burn-Proof和JustLink,分别属三洋和理光的专利。它们的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
那么,这两种技术孰优孰劣呢?事实上,两者基本分不出什么高下,唯一的区别只在于“Link”区的长度。所谓“Link”区,是指在暂停刻录到“断点续刻”两个位置之间,出现的一个极短的过渡性区域。JustLink的Link区长度仅2微米(2μm),这也正是“JustLink”这个名字的来历,“刚刚接上”嘛!相反,第一代的Burn Proof会产生40μm的Link区。
从理论上说,Link区的长度只要不超过100μm,那么读盘时,根本不会觉察出任何差异。用这种技术刻出来的盘和普通盘没什么两样。不过,尽管无关大碍,三洋依然很快发布了Burn Proof的升级版本,将这个Link区缩短为2-5μm。换句话说,如今的JustLink和Burn Proof实际已根本分不出什么好坏,两者的效果一样好!另外,即便不采用这两种技术,今天的高速刻录机也很少会由于缓存欠载,而出现刻坏盘的情况。当然,无论如何,Burn-Proof和JustLink都是刻录机的“最后一道防线”。有了它们,即便你的CPU负荷高达100%,同时硬盘在疯狂地工作,也能够顺利地刻完一张盘,不用担心会刻坏盘。当然,由于刻录机停停转转,效率也会大打折扣。
在实际产品中,我们发现采用Burn-Proof的居多。看起来,三洋似乎是用一个比较低廉的价格,把它授权给了全世界的许多厂家使用。而JustLink目前只有理光自己在用,而且迄今为止只有两款支持它的产品,均为12速,分别是MP9120A和MP7125A。
相反,支持Burn-Proof的产品就要多得多。仅就三洋自己出品的刻录机为例,至今已有共计6个型号支持Burn-Proof(其中2款16速,4款12速)。Plextor也是Burn-Proof技术的积极追随者,它目前的几乎所有产品均采用了这一技术。除此之外,TEAC、源兴、索尼等知名厂商,均已经或者计划推出采用Burn-Proof技术的产品。这些产品普遍只配备2MB缓存(源兴LTR-1210B等),最多只配备4MB缓存(TEAC CDW512EB等)。
那么,2MB能持续供应多长的刻录数据呢。以一部16倍速的刻录机为例,由于每秒的数据传输速度需达到16x150KB=2400KB,所以2048KB的缓存只能供应2048/2400=0.85秒的时间。这个时间不显得太短了吗?这里不妨摘录Burn-Proof的一段广告词:“如刻录机只配2MB或4MB缓存,那么和Burn-Proof配合,分别相当于30和60MB的缓存”。
从这句话说,我们也能看出一些问题。根据前述的技术原理,防欠载技术不应存在缓存容量的问题。30MB和60MB听起来很大,但毕竟有用完的时候,之后又会怎样呢?另外,如今内存便宜,谁都可以配个数百MB的内存,划出30或60MB的空间给刻录机做缓存是完全可行的,那么是不是说Burn-Proof和JustLink没有存在的意义呢?最后,我们查阅了大量资料,都无从知道激活这种技术之后,由于经常“停停转转”,是否会对刻录机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
不过,姑且不论这段话里存在的问题,在实际使用中,Burn Proof和JustLink都确有不俗表现。其实对如今的高速刻录机来说,缓存欠载的情况已不多见。根据实测,只要你“胆子够大”,完全可在一部普通配置的机器上,一边上网冲浪,一边刻录光盘。整个过程中,甚至可能根本用不上防欠载技术。如继续“施压”,比如一边执行CPUMark99测试,一边刻光盘,那么防欠载技术才会派上用场。在激活过程中,刻录机的工作会暂停,马达也会停转,直到缓存被再次充满为止。
采用此类技术之后,也必然会增大刻录机的成本,所以是否一定要选购这样的产品,完全取决于你平常的刻录方式。如果你是一个比较“谨慎”的人,不至于“猖狂”到一边刻录、一边执行CPUMark 99这样的CPU或硬盘严重超荷的工作,那么也不妨放心选购其他高速刻录产品。比如雅马哈最近出品的一款CRW2100S,最高可用16速刻录,但它根本没采取任何一种防缓存欠载技术。
接口方式
按传统理论,性能最好的应该是采用SCSI接口的刻录机,IDE(ATAPI)刻录机虽然安装“简单”,但有时会出现与CD-ROM只读光驱不兼容的情况,而且CPU的占用率较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刻录质量。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IDE接口的刻录机反而是我们的最佳选择,因其具有最好的性价比。事实上,无论SCSI还是IDE刻录机,只要没采用象Burn-Proof或JustLink这样的防欠载技术,都不可能完全防止由于缓冲区欠载而刻坏盘的情况。目前,我们的机器越来越快,IDE设备的那点儿占用率根本无关紧要。相较SCSI刻录机,IDE刻录机的优势要明显得多。SCSI刻录机本身的价格便贵得多,更何况SCSI卡本身还得另购。要说不兼容,某些SCSI控制卡也存在和某些品牌的PCI声卡不能共用的情况。
注意这里说的只是内置刻录机的情况。目前还出现了一些外置刻录机,但个人感觉无论SCSI、USB还是并口方式的外置刻录机,它们的性价比都非常差,完全不适合普通桌面用户选购。需要这些产品的人通常都是笔记本用户。
刻录和读取速度
显然,这是刻录机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理论上当然越快越好。由于用刻录机读光盘基本上属于“不务正业”,所以这方面的性能相比之下要次要些。不过,厂家出于竞争目的,也会在提高刻录速度的同时,相应地增大读取速度。比如1999年的时候,市面主要流行的是2速或4速刻录、24速读取产品;而到了今年初,流行的已是8-12速刻录、4-10速覆写、32速读取;在国外市场,甚至已是12-16速刻录、10速覆写、40倍速读取的刻录机占据主流。
要注意的是,刻录所宣称的xx速需要区分是部分CAV(恒角速)方式(Partial CAV或P-CAV),还是CLV(恒线速)方式。比如一部能以“16速刻录”的雅马哈CRW2100S,它的“16速”实际只是部分CAV方式,理论上要比完整的16速CLV方式慢一些。
为了做到对刻录速度心中有数,推荐你用最新的CD Speed 99 v0.8测试工具。从这个版本起,它集成了一个光盘刻录测试功能。以CRW2100S为例,插入一张空白CD-R,然后按开始(Start)按钮,便会看到CRW2100S从12.36速开始刻录,约在14分钟后,攀升至16速。最后,软件报告平均刻录速度为15.75速。
超长时间刻录
所谓“超长时间刻录”(OverBurning),是指在一张可刻录光盘上,写入比标准(报告)的容量更多的数据。这是如何实现的呢?简单地说,便是利用了光盘厂商本来保留作为其他用途的空间,比如用于引导的第一个区段,或特意设为不允许刻录的空间等等。
其实,“超长时间刻录”相当于我们对光盘或刻录机的一种“超频”。大家知道,一张标准光盘的刻录时间长度为74分钟(无论数据还是音乐)。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能非常安全地多刻2分钟的音乐,或者20MB的数据——无论刻录机是否支持,只要刻录软件支持便行。因此,我们的重点应考察它是否还能存放更多的数据,比如超过78分钟、80分钟、85分钟以及90分钟等等。在某些极端的情况下,一些刻录机与空白盘配合,甚至能完整地刻下99分钟的数据!
那么,一张CD-RW(可擦写)光盘是否也能超长时间刻录呢?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同时可能造成刻录机和其他光驱以后无法正确识别它的格式,无法删除或读取数据,这样便失去了“可擦写光盘”的意义。
要想进行超长时间刻录,刻录方式必须选择DAO(Disk-at-once),其他任何一种方式都不行。另外,还得软件配合才能成功。比如CDRWin,假如你刻录超长时间的光盘,它会发出警告,但只要忽略这个警告,便可成功刻录74分钟以上的光盘。又如Nero,你首先要在首选项(Preferences)的“专家设置”(Expert settings)对话框中自行启用超长时间DAO刻录。
当然,刻录机与刻录盘也得支持才行。目前已知有许多刻录机都支持超长时间刻录,比如雅马哈(Yamaha)的400、 401、200、201、4001、4260、4261、4416等;宝石盾(Plextor)的8/20;Teac的各款型号等等。至于盘片,由于种类过于繁杂,所以需要亲自测试才能判别。比如你可以试着准备680MB左右的数据,然后选择先检测再刻录的方式。检测阶段结束时,密切留意是否会出现错误提示。如没有错误,那么正式刻录时也通常不会出错。尽管某些空白盘没有特意说明自己支持超长时间刻录,但在实际使用中,说不定便会为你带来“惊喜”。比如宏基的CD-R蓝盘,便能提供656MB的默认容量。
另外,有的刻录机无法以正常方式进行超长时间性刻录。这时需要用点儿技巧才能叫它乖乖地听话。比如松下的一款7502B,如用CDRWin 3.6x版本进行正常刻录,那么绝不可能成功刻录超长时间盘。这个时候,你得先用一个CDR软件(比如WinOnCD)制作一个ISO光盘映像,然后选TAO(Track-at-once)方式刻录。在实际测试中,我们先做了一个79分15秒左右的ISO映像,然后用这种方式把它成功刻录到了一张飞利浦的74分43秒空白CD-R盘片上。
加密盘复制
如今正版光盘加密的情况越来越多。有的时候,即便我们不打算“盗版”,但每次都看着+碟在里面狂转,多少会有点儿心痛吧?所以,为其制作一个备份势在必行。
目前采用的光盘加密技术主要有SafeDisc、LaserLock和SecuROM等,基本原理都是在光盘扇区中加入一些虚假的或隐藏的数据。假如刻录机或刻录软件不能“慧眼识真”,通常就会正儿八经地报错,甚至还会企图去“纠正”这些错误。这样复制出来的备份光盘和原版便不是一模一样的,而软件或游戏厂商也成功达到了“防盗版”的目的。不过,如今的刻录机大多会引入相关的机制,在一些软件的配合下(比如著名的CloneCD),复制出和原来一模一样的光盘。当然考虑到版权的问题,刻录机厂商通常都不会在规格书中宣称自己的产品能支持“盗版”。因此,要想判断一部刻录机是否能成功复制加密盘,唯一的办法便是自己测试,或者多看看相关的评测报告。
这里不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找到了一部理光出品的MP7125A刻录机(12速),以及一张欧洲杯2000(Euro 2000)的正版光盘,已知它采用的是SafeDisc(第一代)加密技术。在这张光盘上,总共有257982个扇区,其中隐藏了10141个坏扇区。用CloneCD进行测试,理光这部机器费了好大半天劲,才读出了整张盘,并制作了一个映像。最终虽然成功制作了备份光盘,但用其他光驱读这张备份盘时,效果却非常差。相反,Plextor的PX-W1210A却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它做出来的备份盘就跟“真的”没什么两样,任何光驱读起来都非常流畅。
盘片问题
要记住,盘片本身是要区分速度的,质量较差的盘片最多只支持4速CD-R刻录或2速CD-RW覆写。假如强行以高速刻录,最终效果也会令人“惨不忍睹”。即使你刻录成功,拿到普通光驱上也往往不能非常“痛快”地读出。更何况,目前大多数刻录机的固件软件都能自动辨别盘片等级,并自动采用与之相符的刻录速度,用户不能干涉。
以一部12速刻录/10速覆写的产品为例,为了能发挥出它的最大性能,你必须挑选那些支持12速刻录的CD-R盘片(比如宏基的部分盒装金盘),或者支持10速覆写的CD-RW盘片(比如理光的部分高速HS-RW盘片)。
目前,市面上稍微正规一点的盘片都能支持8速刻录。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目前的8速刻录机具有“最佳性价比”的一项重要原因——片子好买嘛!
另外还得注意盘片与刻录机的兼容问题。即使你选购的盘片本身不存在质量问题,但在和某些刻录机或刻录软件配合时,仍会出现问题。所以一个较好的做法是多选几个牌子的盘片,试验后挑出刻录效果最理想的。
固件升级
刻录机的固件(Firmware)升级也很重要。比如雅马哈的CRW2100EZ,虽然它是全球首款正式上市的16速刻录驱动器,但所谓“枪打出头鸟”。乍一上市,人们便发现了它的诸多问题,比如与某些盘片无法兼容,以及经常和许多刻录软件“打架”等等。为此,雅马哈及时发布了固件升级修订版本(刚上市是为1.0),接连推出了1.0g和1.0h这两个越来越成熟的版本。比如在1.0g中,它修订了用某些软件抓音轨时出现爆音的问题;改进了刻录机制,可在16速(最高速)下刻录更多品种的CD-R盘。在1.0h中,又提高了音轨的抓取速度;缩短了用Adaptec Direct CD工具格式化高速CD-RW(HS-RW)盘片的时间;缩短了对采用包刻录方式、但还没完全刻完的一张CD-R盘片的识别时间。经数次升级后,当年购买过此款刻录机的人们纷纷翘起了大拇指:“值”!
这说明了固件升级有多么重要。在某些情况下,它甚至比主板BIOS升级都还要显得关键,因为它最终可使一部刻录机改头换面,成为你真正可以信赖的好帮手。
为使自己购买的刻录保持常新,大家有必要常去厂商的主页看一看,随时更新自己的固件版本。从前,固件升级必须在DOS下进行,但在采用了一些新技术之后,有的产品也支持在Windows的固件升级(比如宏基的CRW8432A),进一步方便用户。
附件及配套软件
在附件方面,大多数刻录机都提供了标准配置:说明书、软件光盘、音频线、几张空白盘片等等。有的刻录机甚至还非常贴心地提供了一根紧急出盘针,免得你真正需要的时候又“手忙脚乱”。
在配套软件方面,目前的“标配”主要有Adaptec Easy CD Creator、Direct CD等等。区别只在于版本的不同。这方面的问题应该不大,只是注意选中自己喜欢的刻录软件或其他CD-R/RW工具后,马上把它们升级到最新版本。
注意目前市售的刻录机主要分为品牌与OEM两大类。前者由著名大厂负责质量控制,往往会在显著位置(前面板上)打上自己的品牌标记;后者是为电脑整机厂商生产的,不在显著位置打标,但有时也会由于某种原因而进入市场流通。两者的品质与性能其实都差不多,只不过前者要显得“正规”一些,提供的附件及配套软件等也更具名厂“风范”。
售后服务
和普通的CD-ROM只读光驱相比,刻录机其实更需要非常妥善的售后服务。按传统观念,在厂家的眼中,这个东西属于“易耗品”,所以以前的做法是只提供三个月质保。近来虽然有所改善,但我们仍然希望厂商能完全把它同普通光驱一样对待。另外,由于刻录机可能存在与刻录软件及某些硬件的兼容问题,所以即便你在商家那里测试无误,拿回家里也可能发现无法顺利使用。因此,事先和JS商量好退换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总结
本文并不出现有任何主观的倾向性,也不打算对各种产品进行详尽评测。只是想通过前面的讨论,提醒大家注意选购刻录机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并希望大家据此选出最符合自己要求的产品。
事实上,刻录机最关键的性能还是CD-R刻录;CD-RW覆写的性能次之,但随着刻录机逐渐普及化、家用化,这方面的性能也绝非可有可无;读盘性能则应排在最后考虑。
至于刻录速度,当然越快越好。不过,除了价格问题之外,你同时也得考虑盘片的问题,并不是有盘片都支持高速刻录的。就目前来看,8速刻录机刚好处在一个平衡点上,价钱合适,支持这个度的盘片种类也相当多,而且都不贵。
技术发展到今天,高速刻录已不大容易刻出坏盘。如果你要多一层保险,只好多掏一点钱购买采用了Burn-Proof和JustLink技术的产品。但这些技术对刻录机寿命的影响,迄今为止仍无定论。多花这点儿钱是否值得,一切完全由你自己来决定!
刻录机、软件和盘片这三者的配合至关重要。越是著名的空白盘片,刻录机与它的兼容性越好;而越是著名的刻录机,软件对它的支持越好。而刻录机固件修订版本的不断升级,目的也是为了保证三者更全面地配合。
总之,只有综合考察,并进行全面测试,最终才能买到一部令你称心如意的刻录机产品。以笔者自己的工作环境为例,由于总共有两台机器,所以选购的是一部以今天的标准来看非常“慢”的4速刻录机,而且不支持CD-RW。把它装到精心整理后的专用机器上,每次刻录都能轻松自如地完成,不大容易会出现坏盘,也不会由于只有一部机器而等得“心焦”(4速检测加刻录总共需要30-40分钟的时间)。
但是,假如你只有一部机器,由于系统经常都在发生变化,象硬盘碎片这样的不确定因素便会多了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建议你选购一部高速刻录机,并配备较大的缓存,或者采用Burn-Proof或JustLink这样的技术,完全杜绝坏盘。事实上,运用了抗欠载技术之后,我们的刻录机还可以有更多的玩法。比如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网络刻录等功能,都可用它轻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