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 CD-RW刻录机的工作方式与普通 CD -ROM光驱的读盘方式是基本相同的 ,现在最常见的刻录方式有恒定线速度 (CLV)、区域恒定线速度 (Z -CLV)、局部恒定角速度(P-CAV )、恒定角速度 (CAV )等四种。
CLV (恒定线速度 )
恒定线速度是指 CD -RW刻录机在运行时总是以一定的线速度运转 ,始终保持内外圈传输数据量一致 ,这样在刻内圈时 ,由于半径小,刻录机就要加大马达的马力
来提高转速以获得与外圈相同的线速度 ,它刻写的扇区数固定不变 。
使用该技术刻录的 CD-R盘片 ,在普通CD -ROM光驱中读取时 ,读取内外圈时需要不停地改变马达的转速 ,对于一些高倍速光驱来说这样会严重影响使用寿命 ,因此采用CLV方式刻录的 CD -R盘片,最好在一些低于 12×的老CD -ROM光驱读取 。但是对于刻录机来说 ,因为CLV 方式刻录速度稳定 ,激光头可以以固定的功率来刻录盘片,所以能很好地保证刻录的品质 (特别是刻音乐 CD 光盘时),所以目前低于 24 ×的刻录机大多仍采用此工作方式 ,而且CD -RW盘片的复写一般也都采用此模式 。
Z-CLV (区域恒定线速度 )
Z- CLV工作方式是三洋公司在发明了刻录机的 “缓存欠载 ”保护技术后推出的,是CD- RW刻录机专有的工作方式 。它将CD- R光盘的内圈到外圈分成数个区域 ,在每一个区域内用稳定的 CLV 方式进行刻录 ,区段与区段之间的数据传输量不断扩大过渡。也就是说 ,在一个区段的基础上逐渐提高刻录倍速到下一个区段 。在每个区段的末尾,刻录激光关闭 ,刻录速度和马达转速急剧下降 ,此时就要用缓存防欠载技术进行链接 ,直到下一次开始提速为止
Z- CLV工作方式曾红极一时 ,现在绝大部分的 24×和 32×CD- RW刻录机基本上都采用此工作方式 。针对CLV 的弱点,Z -CLV工作方式采用区域策略来避免不断提高马达转速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是高速CD- RW刻录机的理想工作方式 。但其刻盘品质却不够理想,由于每个区域间均要使用缓存防欠载技术 ,因此或多或少都要留下一些断点(也称为间隙 ),这对刻录 CD音乐光盘尤为不利 。
CAV (恒定角速度 )
恒定角速度是指刻录机在刻录时总是以一定的角速度运行 ,无论是刻外圈还是刻内圈,马达都以相同的转速旋转 ,也称完全恒定角速度 (Full CAV )。这样的结果使光驱在刻写光盘内圈时的数据传输量明显不如外圈大,即内圈的刻录速度没有外圈的高。。
采用 CAV的刻录机只有在刻录到光盘的最外圈时才能达到其标称的倍速,其刻写速度是匀速上升的 。对于刻录机来说 ,刻录速度的不断改变意味着要频繁改变刻录机的激光头发射功率 ,因此在低于 40 ×的刻录机中 ,CAV工作方式未被使用 。但随着40×、48×甚至52 ×等高倍速 CD-RW刻录机的出现 ,CAV方式的整体刻录速度
快、刻写数据无间隙和相对更能延长刻录机寿命的优点 ,使它被广泛应用在这些高倍速刻录机中 。
P-CAV (局部恒定角速度 )
局部恒定角速度其实就是将 CAV 和CLV合二为一的工作方式 ,是Z- CLV向CAV 过渡时的产物。在刻光盘内圈时 ,它一般采用 CAV模式,这样转速不变刻录速度逐渐提高;在刻外圈时采用 CLV 方式,刻录速度不变转速逐渐减小 ,这种方式力求在使用寿命和刻录速度间取得平衡 。该工作方式也普遍应用于一些高倍速的普通 CD-ROM 光驱中,在刻录机中也有很多 40×的产品应用该工作方式 。
以上即是现在被广泛使用的刻录方式 ,它们都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 ,随着刻录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 ,也许会有更多更好的刻录方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