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开幕的“2005首届上海国际动画影片观摩展”上透出消息,来自海外的16部动画影院片将从本周开始,首次以35毫米胶片的形式,在星美正大影院、新天地UME影院、新世纪影城和上海影城4家影院放映75场,这是世界动画大片第一次大规模集中在中国公映。这16部影片在奥斯卡、戛纳、柏林、威尼斯、“法国安锡国际动画”等电影节上,曾超过30次获奖或获提名;《佳丽村三姐妹》、《大雨大雨一直下》、《蒸汽男孩》、《攻壳机动队》、《东京教父》等在动画迷中颇有人气的“经典”也都在排片表上,中国动漫迷将首次在银幕上领略“梦幻盛宴”。
面对海外动画大片首次大踏步进入中国内地,业内人士再次强调中国原创动画电影发展的瓶颈:中国内地不能再满足于“世界动画加工车间”的角色,而应该在“原创性”上作出突破。
平均每天上映6部
16部首次在上海大银幕放映的世界动画影院大片,来自法国、比利时、加拿大、日本、俄罗斯、中国香港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内容涉及科幻、社会、人文方面,片长75分钟至126分钟不等,是世界动画大片第一次集中在中国公映。
《东京教父》通过3个流浪汉的经历辐射了日本的整体现状
讲述成长烦恼、充满生活哲理的《麦兜》,阴冷沉重却透出人间温情的《东京教父》,韩国版“田螺姑娘”《我的梦幻女友》,用机器网络探讨人性的科幻片《攻壳机动队:无罪》,整个展映从即日开始,将持续至7月24日结束,平均每天上映6部。正穿梭在“动漫月”各个会场的动漫迷,将第一次有机会体验世界动画电影几乎无所不包的题材宽度,以及绚丽浪漫的体裁风格。
原创应突破加工角色
海外动画影院片的首次大举进入,加剧了中国内地动画人关于国产动画影院片走向海外的思考。虽然《大闹天宫》、《骄傲的将军》、《哪吒闹海》等也曾为中国内地动画在国际上赢得大奖,但是近十年来,中国内地始终是海外动画的“加工车间”,甚至像《花木兰》这样的海外大片也都有中国的制作单位参与制作。
“承包不应该成为中国内地动画的主要模式。”曾担任美国米高梅电影公司动画制片人的罗伯特先生认为,中国内地的动画影院片历史悠久,一度引领世界潮流,同时人才储备也相当丰富,这些都能帮助中国内地成为动画影院行业的领导力量。“但是中国内地缺少创意人才,没有好故事,没有好的角色设定,拥有最好技术也不可能成就优秀动画作品。”
在积累了世界一流技术之后,中国内地不能再满足于“世界动画加工车间”的角色。“麦兜的故事”系列主创之一蔡仲梁表示,中国内地原创动画影院片应该注重生活气息的故事,突破题材限制,瞄准更广泛消费群体。同时要从创意之初考虑衍生产业的发展,突破只停留在加工环节的现状,争取在产业链上的更多盈利,“多考虑成人购买市场,出版、影碟、玩具等衍生产品齐头并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漫才是市场的真正宠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