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光拍摄是摄影与摄像中的常见情况,拍摄背后有光源或背景明亮的拍摄主体时,都属于逆光拍摄。在逆光的时候,与背景的亮度相比,被摄物体就显得比较暗。直接逆光拍摄会导致被摄对象显得太暗,容易形成阴影,背光太强还会造成主体程度较强烈的曝光不足。所以不能说是很理想的拍摄条件。
摄像的基本条件是顺光,而逆光一直是拍摄中的大忌,但处理得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逆光的处理方法有多种,下面介绍一下常用的几种处理方法。
使用逆光补偿功能
数码摄像机都设有逆光补偿功能,利用逆光补偿技术使得拍摄主体由逆光补偿而变亮。在进行逆光拍摄之前,按一下逆光补偿键,当指示灯出现在取景器内或液晶显示屏幕上时,就可以进行逆光拍摄了。拍摄之后,一定要再按一下逆光补偿键,以便解除逆光补偿状态,指示灯消失。否则影像在顺光条件下会显得太亮。
如果你的摄像机没有逆光补偿功能,在进行逆光拍摄时,也可以打开手动功能,找到亮度调整按钮,适当的提高亮度,同样可以达到目的。
其实摄像机的逆光补偿功能在其它情况下也有效果,在照度过低的情况下也可以按下逆光补偿键,来提升图像的亮度,弥补光线的不足。当然这只是个权宜之计,因为这样会大幅降低画面的质量,不如在靠增加照度时拍摄出的画面效果。
多数摄像机的逆光补偿功能是通过开大一级光圈,以增加透过镜头进来的光线,而使主体亮起来的。在进行逆光拍摄时,如果构图画面的亮度较为平均,使用逆光补偿功能效果还不错。但是如果背光太强,主体与背景的明暗对比过大,使用逆光补偿功能会造成主体的亮度合适了,而高亮度区域的曝光却会过度。
调整构图和光圈
逆光补偿虽然改善了拍摄主体的亮度,但是图像质量或多或少会劣化下降。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构图或手动调节曝光,来减少画质的劣化程度。但在手动调节曝光时不能使用逆光补偿键。
如果在画面的构图中包括了被拍摄主体背后的光源或明亮的背景,摄像机在自动方式下,会出现高亮度区域的曝光量合适,而人物或景物比较黑,这样整个画面的对比度过强,同时人物或景物的细节部分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遇到这种情况最好适当调整一下构图,尽量不要包括主体背后的光源、不带或少带过于明亮的背景。并把自动光圈改成手动光圈方式,按照所要表现的人物或景物来调整光圈,校正曝光量,以使人物或景物能够满意地表现出来。
至于手动光圈调到多大才算合适,对于那些经验老道的摄像师来说也许很简单,但一般摄像者是很难把握的。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推荐给大家:在开机拍摄前,把摄像机的光圈先设在自动方式下,镜头对准被摄主体。先将镜头推成特写,这时摄像机会自动调整被摄主体的曝光量到合适的位置。通过取景器或液晶显示屏观察,画面会逐渐变亮。然后调整光圈到手动来进行锁定,再拉远镜头重新构图,以所想要的起幅画面开始拍摄。
利用辅助光
在进行逆光拍摄时,想使被摄主体亮度合适的另一个方法就是增加辅助光。可以使用反射板把主体背面的光反射一部分回到主体上,或者在摄像机的旁边加一盏灯。那么拍摄出来的影像就不会是剪影,而是很有特色。经过辅助光的处理,不仅被摄物体的细部表现的很清晰,而且强烈的逆光又可以充分勾画出它的轮廓,衬托出人物。
辅助光运用得要恰到好处,位置应该采用25°~45°侧顺光位,且不宜过亮。如果使用灯光作为辅助光来使用,灯的前面应该增加一面漫射屏。否则影响逆光在主体上形成的轮廓线,光线效果不自然。
使用电灯灯光作为辅助光时还要注意避免出现光线混杂的现象。由于不同光源的色温不同,两个以上的光源会使摄像机的白平衡功能无法正常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你必须改变辅助光的颜色,以便配合背光的色温。如果背光是太阳光,最简单的做法是把一张浅蓝色玻璃纸或滤光罩过滤电灯灯泡所发出的光,这样就可以变成和阳光接近的颜色。
运用逆光拍摄出特殊的效果
逆光拍摄时最好使用遮光罩,避免强光直射到镜片上,否则会在图像上形成光晕和斑点,影响效果。如果镜头直接对着强光,则会损坏摄像机。
其实在不加任何处理情况下,直接逆光拍摄,可以拍摄出一些另类的、风格独具的影像来。逆光有利于表现空气透视现象,能表达空间深度及环境气氛,有着很强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在郁郁葱葱的树林里,让镜头前面的太阳光线从树枝的缝隙中透过来,形成一串串圆圆的光晕……那将是一个迷人的、富有诗意的画面。
对于雨景、雾气和烟云质感的表现,采用逆光拍摄是最好的选择,效果也会比其他性质的光线要好得多。
在拍摄人物剪影式的镜头时,最好用大对比度的画面。强烈逆光把整个人笼罩在阴影中,只把人的外部轮廓线条勾画得清晰明亮,而面部一片黑暗。这样的镜头观众看了会增加几分神秘感,再甚者,甚至有些恐怖片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