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摄影角度说,正确曝光取决于许多
不同的因素。其中有些是我们平时知道的,并可预先确定。但另有一些,就非得借助一个适当的测光表才能
决定。
举例来说,胶卷
速度,镜头的最大孔径,可用的快门速度和光圈的
范围,这些都是已知的因素。
未知的因素是光线的照度和物体的反射情况。所以,测定正确曝光实际上就是测定这些未知的变数,并且把测出的
数字如测光表里已有的
信息汇合一起进行处理,从而得出一组可以直接用于相机上的最佳速度和光圈。下面我们就人射式测光和反射式测光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人射式测光 入射式测光是从主体位置把测光表对着相机。这种方法主要是测光线的强度,完全不考虑主体反光这个因素。很明显,只有在拍摄的景物范围内光线条件变化很大的时候,才有必要从主体的位置去测光。如在近距离内使用人工照明,光线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显著地减弱,所以,必须从主体的位置测定,才能测出光线的正确强度。在室外阳光下拍摄时,则总是在接近相机的位置测光。
由于人射式测光所测的是投射在平面上的光线,所以测光表的受光角必须很大,足以包括180度的范围。要做到这一点,可在测光表的测光口上加一个球形散光罩。这样测出的数字是以主体的平均反射率为17%为基准的。对于反差较高的物体,必须作一定的校正:负片的曝光应比测光表上所所的略多一些,而反转片则应略少一些。由于这种方式的测光不能进行选择性侧光和点式测光,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得作一些估计工作,还得有一定的经验。如果光线难于测定,通常需要另测一次反射光,以便和入射光测出的数字互相比较。要是这二者差别太大,就应找出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并对曝光作相应的校正。
反射式测光 用这种方式测光的时候,总是把测光表从相机的位置对向被摄体。为了得到精确的结果,测光表的测光角和所用镜头的视角应大致差不多。测光角如果大大超过镜头的视角,就应该把测光表放到离主体较近的地方,使测光表的视场和镜头大致一样。
在反射式测光中,测光表显示的是主体的平均反射光,同时,它还把测光角内一切其它反射光都测量进去了。
只要最强的高光和最暗的阴影部份的测定值和整个景物的重点平均测定值相差不大,这种测光方式总能提供准确的曝光值。如果景物中有小块极亮或极暗部分,所测出的总平均值必须加以校正。其校正程度视所用胶卷的类型和这些极亮或极暗部分在画面上的重要性如何而定。
如用的是负片,最好对应表现层次的阴影部分作选择性的近距离测光,并对测得的曝光值降低1级曝光值(即开大一级光圈)。
如用的是反转片,则正好相反。景物的明亮部分(不一定是最亮的高光部分)仍应表现一定的层次,因而应测出其曝光值,并对测出的结果开大1/2一三级光圈。对于选择性测光(点式测光),这种方式的效果最好,因为测光表所测的只是物体上小面积的突出部分。
用一个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测光角的测光表,或用一只校推测光表靠近主体的地方,是很容易进行选择性的点式测光的。
如果我们了解及掌握这两种测光方式的原理,无论用那一种方式都能得到良好的、一致的效果。我们知道有两种测光方法:1.平均测光(或叫总体测光)。2.选择性测光(或叫点式测光)。在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根本不同之处。
顾名思义,平均测光(总体测光)测定的是物体的总亮度;它把最亮部份和最暗部分综合起来同时测定,从而提供一个平均亮度值,并以适当的速度优圈组合显示出来。对于低反差的物体或明暗面积分布均匀的花纹(如斑马)来说,用这种方法测光,就能得到不但可靠,而且是最合适的结果。
如果只要得到物体上某部分的绝对正确的曝光,比如肖象照片中皮肤颜色的准确再现,就应用选择性测光,并以所得的测定值作最终确定曝光的基础。其余不那么重要部分,可让它稍为曝光过度或曝光不足。如有点式测光或点测光附件,选择性测光就会顺利得多。
物体反差的测定 有些新式测光表的使用范围很广:它不仅能测定适当的速度/光圈组合,还可以用来测定物体的反差范围。这种反差范围必须限制在某种程度以下,不然就无法如实地再现主体。
“反差”这个词可用于各种不同的场合,规解释如下:
影象反差:是胶片乳剂准确再现的影调范围。
物体反差:是物体表面最亮部分和最暗部分的差别。也可以叫作总亮度范围。
光线反差:是指不同光源亮度之间的相对关系,例如主光与辅光的关系。
要正确估计反差在摄影中的作用,就得了解各反差值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并把这种关系和胶片所能达到的反差范围联系起来考虑。
1.影象反差是物体反差和光线反差的乘积:
影象反差=物体反差X光线反差
2.某一胶片感光乳剂的反差范围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它的用途:主要作放映用的反转片,它的反差范围远远大于制作照片用的负片。
人们的眼睛对色彩和反差的感受极其主观,也极不可靠。要想精确地测出反差并得到最佳曝光测定数,就得有一个高质量的手持测光表,能测定入射光,也能测定反射光。
首先,要测定物体反差(或叫总亮度范围),它是由物体各部分的反光性和色值决定的。所以用反射式测光法测出几个局部的数值就可得到物体反差。例如,光圈为f5.6时,测出的最亮部分的快门速度为1/500秒,而最暗部分为1/30秒,这两档快门速度就是物体的亮度范围。就是说,物体反差决定于这两档快门速度的比率,即
30 1
——— = ———=1:16(物体反差)
500 16
测定光线反差也很简单,因为我们可以从每个光源测出其入射光的亮度。比如,在同样的光圈下,如测得的主光的快门速度为1/100秒,辅光为1/30秒),则.
30 1
光线反差为: ——— = ———(1:3)
100 3
这样,我们就能在所得到的这些反差值的基础上计算出影象反差:
物体反差X光线反差=影象反差
1 1 1
—— X —— = —— = 1:50
16 3 48
假投拍摄者必须用小于1:32的影象反差才能使彩色负片有良好的再现能力,那他只有把光线反差从1:3改为1:2,才能把影象反差从1:50降低到1:32。这意味着物体的光线反差要小些,平谈些。这样,就可得到一张影象反差为1:32的负片,用它来印制照片,就能表现出完美的色调范围。
根据高光和阴影的测定值确定了物体的反差值以后,下一步就可以算出适当的曝光了。我们可以把最初选定的f5.6作为拍摄用的光圈,然后把1/500秒和1/30秒之间的速度,即1/125秒,作为正确曝光的速度,也可以用其它任何相应的速度和光圈组合来代替1/125秒和f5.6。
适用于反转片的光线反差一般为1:3,在这个反差范围内,物体的亮部和暗部的色调关系和色彩可以得到真实的再现。换句话说,只要最亮的灯和最暗的灯的差别不超过因数3,就不会由照明反差过大而产生任何曝光问题。负片可能接受的照明反差较大,可达到1:6。但这两类胶片的影象反差都必须压缩到1:32,这样透明片或负片才能作为原底,用来印刷和复制。然而,如要得到最佳效最,最好用1:16那样低的影象反差。
另一方面,如果透明片只打算用来放映幻灯,影象反差可以达到1:200此这么大的反差范围,对物体反差和光线反差自然能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光线反差不仅在摄影室里就是在室外,都有很大的作用。在纬度适中地区,阳光明朗的时候,光线反差为l:5,在薄雾的时候为1:4。浓雾会改变平常室外光线的性质,把通常日光下的反差完全消除,使光比下降到1:1。总的说来,拍摄者控制光线反差的手段是很多的,他可以给阴影部分增加一些光线,以达到光比平衡,也可以用反光板来达到同一目的。
原文载:德国《国际摄影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