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两年很多数码相机厂商在进行产品宣传的时候也往往把像素的多少做为一个大卖点,许多初次购买数码相机的用户都会把像素做为考虑的首要因素,在他们看来像素是判定数码相机品质高低的基础,而在2002年这个现象有了一些变化,数码相机厂商把宣传的重点放在了产品的价格和个性化功能方面,而对于像素的宣传力度没有前两年那么热衷,不过很多消费者对于像素还是很在意,似乎高像素的数码相机就必然会得到高品质的拍摄效果,事实上像素和品质之间远非正比关系那么简单,下面笔者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
首先要肯定的一点是――像素不决定品质。影响数码相机的品质的因素很多,其中能够直接影响成像品质的因素就是镜头,无论是光学相机还是数码相机,镜头都是最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普通数码相机采用的是CCD进行感光,其面积要比传统胶片的面积小很多,这就对镜头的解析度要求更加严格,否则即便有很高的像素数,成像质量仍旧会因为镜头的原因而比较差。换句话说就是数码相机采用的光学镜头的解析能力一定要优于CCD的分辨率,所以选择采用优质镜头的数码相机要比单纯看像素要重要得多。
其次数码相机的品质不仅涉及到上面说到的光学成像部分,还和内部采用的电子信号处理技术(DSP)有关,CCD捕捉到光信号要经过DSP处理后才能够获得最终的JPG、TIFF或者RAW格式的照片,DSP对于数码相机色彩还原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几乎每个厂商在开发DSP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因此最后的成像品质也有区别,比如索尼的数码相机照片色彩就非常艳丽,佳能数码相机的色彩就比较忠实一些。
此外光感元件(包括CCD和CMOS)的技术本身对于品质的影响就非常巨大,很多具有光感元件独立研发能力的厂商在这方面一直都在进行不懈的努力,其中我们熟悉的比较先进的CCD包括富士的SuperCCD,现在已经发展到第三代;索尼的HAD CCD以及Foven公司的X3 CCD,还有佳能独特的CMOS。这些采用了高新技术的光感元件对于成像品质的提升效果非常突出,即使采用低像素的产品在成像品质上也不逊色于高像素的产品。
除了上述的几点之外,像素不能够决定品质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现在普遍使用的200万至300万像素数已经能够满足大多数日常使用,继续提高像素数会造成数码相机连拍性能下降、文件体积过大等负面影响,而对成像质量带来的提升反而很小。200万像素可以达到大约1600×1200的解析度,而500万像素可以达到大约2048×1536的解析度。按照一般300dpi的标准来计算,200万像素就可以完美地输出5英寸的照片,而300万像素更可以完美地输出6英寸的照片!而现在兴起的数码冲印店更是能够满足大多数消费者的要求,其冲印效果相当的出色。
很显然,数码相机品质的提升不是简单的增加像素就可以达到的,需要从综合的角度来考虑,而从实际出发也不应盲目追求高像素产品,其实现在的像素只是区隔用户层次的简单指标,更多的消费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合理地选择一款功能适用的数码相机。